top of page

【販賣毒品變轉讓毒品?】毒品專業律師教你破解誤控關鍵,成功避開重罪!

  • 作家相片: 王聖傑律師/免費法律諮詢
    王聖傑律師/免費法律諮詢
  • 7月16日
  • 讀畢需時 3 分鐘
販賣毒品還是轉讓毒品?律師解析誤控關鍵,幫你避開重罪風險!
販賣毒品變轉讓毒品?

只是幫朋友拿個東西,怎麼變成販賣毒品嫌犯?


在現實生活中,很多人並不清楚「販賣毒品」與「轉讓毒品」的法律區別。


有些人單純是幫朋友傳遞毒品,沒有收錢、沒有利潤,只是情義相挺,卻因為警方發現有「交付毒品的聊天紀錄」或「牽涉金錢往來」,就被指控販賣毒品,面臨重刑起跳五年以上的風險。


我們這次要分享的案件,就是當事人本來只是順手代拿,卻差點背上販毒重罪,幸好及時找到專辦毒品案件的律師團隊,成功將販賣罪改認為轉讓毒品,大幅減輕刑責


真實案例:誤幫朋友代拿毒品,竟被當成毒販?


案件經過:


阿偉(化名)某天與朋友在汽車旅館聚會時,警方突然臨檢,當場從他身上查獲安非他命,並在朋友的手機中發現對話紀錄,內容提到「幫我帶一下」、「你上次給我的那包不錯」。


警方認為這些內容已構成販賣證據,當場逮捕阿偉,並以販賣第二級毒品罪嫌移送法辦。


事實上,阿偉只是幫朋友代拿一次,並沒有收錢或從中賺取利益。他萬萬沒想到,這個「順手人情」,竟讓他面臨五年以上的重罪刑責。


律師專業分析:如何從販毒改認為「轉讓毒品」?


王聖傑律師專業解析:


1. 強調沒有圖利動機:

我們在法庭上清楚指出,阿偉並未收取費用,也沒有藉機加價謀利,行為屬於「出於人情」的單純交付。


2. 證明非反覆性行為:

並無持續、反覆販毒紀錄,也無毒品交易網絡,否定他是職業毒販的可能。


3. 爭取適用轉讓罪名:

依《毒品危害防制條例》第4條第1項,若行為非為營利,只是單次交付,應認定為「轉讓毒品」,法定刑最低僅6個月以下。


4. 爭取減刑條件:

阿偉主動配合調查、供出上游來源,依第17條規定,可依法減輕處罰。


5. 展現悔意與更生意願:

透過心理輔導、參加反毒課程等,讓法院看到他的真誠悔過,爭取從輕量刑。


最終結果:改認「轉讓毒品」成功避開重刑!


原本可能面臨三年以上刑期的阿偉,在律師專業介入後,法院最終改認為轉讓毒品罪,且量刑6個月,得易科罰金,成功免坐牢


這個結果不只守住自由,也讓他有機會重新開始人生。這也提醒大家:面對毒品案件,一定要找對律師,才能從細節中找出轉圜空間。


轉讓 vs 販賣毒品比較表

比較項目

轉讓毒品

販賣毒品

定義

無對價將毒品交付他人,如「免費給朋友一包毒咖啡」

有對價行為,如「用金錢交換毒品」

常見情境

分享、分送、友情提供

金錢交易、賣毒牟利

是否牽涉金錢

否(無償)

是(有償)

法律依據

《毒品危害防制條例》第8條

《毒品危害防制條例》第4條

刑度差異

較輕,依毒品等級處以2年以上刑期起跳

最最輕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

 司法實務認定

雖無金錢,但只要交付毒品就屬犯罪

有明確對價關係(如金錢、實物)才成立販賣罪

防範重點

切勿幫他人保管或轉交毒品,即使無償也違法

不論數量多少,只要有收錢就涉販賣重罪


毒品律師提醒:


  • 就算是「免費分享」毒品,仍構成犯罪,千萬別心存僥倖。

  • 檢察官與法官常會根據聊天紀錄、匯款紀錄、轉帳紀錄、手機通聯等證據來認定你有無販賣意圖。

  • 即使金錢未實際交付,只要有「販售意圖」,也可能構成未遂犯!


如果你或親友面臨毒品轉讓或販賣的指控,應立即尋求專業毒品案件律師協助,掌握防禦時機,才能爭取最有利的處置。


謙聖國際法律事務所專辦毒品案件不起訴、無罪、不留案底


📌 免費法律諮詢 | 📞 (03)3150-034 (02)2388-8962

🏛 台北所:台北市萬華區康定路64號6樓

🏛 桃園所:桃園市桃園區新埔六街95號17樓

Comments


精選案例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