毒品初犯會被關嗎?毒品初犯一定要知道的5件事及爭取緩起訴重點 !
- 王聖傑律師/免費法律諮詢
- 5月4日
- 讀畢需時 4 分鐘

第一次毒品案件就要坐牢?其實未必!
很多人一輩子奉公守法,卻因一次誤交損友、好奇嘗試毒品,突然就捲入刑事案件,被警察帶回警局、甚至收押偵查,這時家屬最常問的一句話就是:
👉 「他只是第一次犯,會不會被關?」
事實上,根據《毒品危害防制條例》,是否會被判刑、是否需要入監,除了毒品種類、數量以外,「是否初犯」是非常重要的因素。本文就來為你詳細解析。
真實案例改編:大學生持有K他命,靠律師成功爭取緩起訴
阿政(化名)是某大學大三學生,某天朋友在夜店塞了一包K他命給他「試試看」,沒想到走出場就被臨檢,警方當場從他身上搜出毒品,被依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1條(施用第二級毒品)移送地檢署。
阿政父母非常擔心他會被起訴甚至坐牢,緊急找了律師處理。律師在與檢察官溝通後,提供以下有利條件:
阿政為初犯、無前科;
持有毒品數量極少,無販賣或其他事實;
願意配合戒癮治療與勒戒;
表現悔意,並具良好家庭與學業背景。
✅ 最終成功爭取到「緩起訴處分」,並接受戒癮治療課程,沒有留下前科。
持有第一級毒品者,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新臺幣三十萬元以下罰金。
持有第二級毒品者,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新臺幣二十萬元以下罰金。
持有第一級毒品純質淨重十公克以上者,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,得併科新臺幣一百萬元以下罰金。
持有第二級毒品純質淨重二十公克以上者,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,得併科新臺幣七十萬元以下罰金。
持有第三級毒品純質淨重五公克以上者,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,得併科新臺幣二十萬元以下罰金。
持有第四級毒品純質淨重五公克以上者,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,得併科新臺幣十萬元以下罰金。
持有專供製造或施用第一級、第二級毒品之器具者,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新臺幣十萬元以下罰金。
一、毒品初犯常見處理方式
根據律師實務經驗,毒品初犯若條件符合,有機會以下列方式處理,避免留下刑事前科:
1️⃣ 緩起訴(刑事訴追暫緩處理)
檢察官評估犯罪情節輕微、犯後態度良好,可命加害人接受條件(如戒癮課程、義務勞務),最終不提起公訴。完成條件後,不留前科紀錄。
2️⃣ 緩刑處分
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但給予「緩刑」,例如判6個月徒刑,緩刑2年,條件期間內不得再犯,執行完畢後仍屬「有罪判決」,但暫緩執行、不入監服刑。
3️⃣ 觀察勒戒或強制戒治
若為施用毒品,法院可裁定戒癮處分,視情況給予觀察勒戒(不屬刑罰)或強制戒治(有自由限制)。
二、律師專業建議:毒品初犯,務必及早處理與積極表現
以下是我們長期處理毒品案件後的心得建議:
✅ 找律師越早越好
毒品案件從偵查階段(警局、地檢署)開始就會留下紀錄,很多人因為早期沒處理好,導致後續無法爭取輕判或不起訴。
✅ 積極配合戒癮與悔過
律師可協助你報名戒癮課程、自費治療紀錄,這些都是向檢察官或法官爭取緩起訴、減刑的重要條件。
✅ 溝通要精準
很多人自己去說明案情反而說錯重點,或因語氣不當讓檢察官反感。律師可以協助撰寫意見書、與檢方溝通,這些「看不到的技巧」常常影響結果。
三、常見Q&A:毒品初犯一定要知道的5件事
Q1:什麼情況下可以申請緩起訴?
A:需為輕罪、初犯、態度良好且無重大危害行為。律師會準備具體材料向檢察官爭取。
Q2:施用毒品和持有毒品差在哪?
A:施用是使用行為,持有則是身上有毒品但不一定使用,兩者在法律上都屬犯罪,但處罰程度不同。
Q3:有毒品案紀錄會留前科嗎?
A:若獲得緩起訴或不起訴處分,就不會留前科。但若遭法院判刑,即使緩刑,也屬有罪紀錄。
Q4:我可以自己去地檢署說清楚嗎?
A:不建議。若表達不當可能招致誤會,甚至成為自白證據。請律師陪同或事先準備書狀更為穩妥。
Q5:第一次犯錯也有可能被關嗎?
A:雖然初犯多數有機會爭取輕判,但若涉及販毒、毒品量大或態度惡劣,仍有可能被判刑與收押。
四、免費法律諮詢,為初犯者提供安心保障!
不論你是被誤抓、被朋友牽連,還是真的一時好奇觸法,只要是毒品初犯,法律都給你一個機會。但關鍵是,你必須正確面對與處理!
📞 謙聖國際法律事務所提供免費初談諮詢,由專業刑事律師為你分析案情、預判風險、擬定處理方案。讓法律成為保護你,而不是壓垮你的人生轉折。
📌 免費法律諮詢 | 📞 (03)3150-034 (02)2388-8962
🏛 台北所:台北市萬華區康定路64號6樓
🏛 桃園所:桃園市桃園區新埔六街95號17樓
🔍 LINE免費諮詢:@lawuicc001
🔍 IG:chien.sheng_ 🔍ig:chien.sheng_
🔍 FB:謙聖國際法律事務所
留言